上海话中有一个很常用的词叫“捣糨糊”
一般都是指人办事不牢靠,做人不地道
其实,作为一个装裱师傅
几乎天天都在“捣糨糊”
只不过
他们捣的不是“糨糊”
而是“浆糊”
传统糨糊是书画装池的主要粘合剂,古旧书画能流芳百世,它功不可没。《装潢志》中云“不遇良工,宁存故物”。而良工则首重糨糊。因为糨糊是关系作品装裱质量与寿命。
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中国书画多以纸、绢为材料书写作品,而这些材料的质地纤薄柔软一经书画便会褶皱,不能张挂观赏,也不方便收藏,随着时光的流逝被磨灭掉,致使后人再也无法领略其丹青妙笔。
先人在墨迹的存留中,不断的摸索,最终形成了以四周加镶绫绢,以纸托之来加固定型的装裱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传统糨糊的粘贴合适,可逆原理;以达到珍贵书画长久保存,经多次装裱一代代流传至今。
浆糊对于修复师来说就和程序猿的计算机,明代的周嘉胄在《装潢志》里说:裱之于糊,犹墨之于胶;墨以胶成,裱以糊就。胶用善,则灵液清虚,糊用佳,则卷舒温透。调用之宜,妍媸攸赖。
由此可见浆糊的重要性。在没有化学浆糊的年代,浆糊有时候甚至不仅仅只是粘合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书画市场已经出现了机裱,通过高温定型、化学胶膜粘压的方法装裱。省去了制作浆糊的工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是机裱的字画不易揭裱、翻新、修补,所以具有收藏价值的字画还要慎重,尽量用传统浆糊装裱。
寿命:高达纸寿千年绢寿八百
环保:可食用无污染,绝对环保
揭裱:可还原
修复:破损污迹等损伤可以修复还原
墨韵:清水流浆一排笔,墨色如花开
· 不易揭裱,即使揭下来,画心也坏掉八九成。
· 胶膜装裱作品将来不能修复,作品无法流传,否则几千年传统技术也无法传承下去。
· 胶膜是化学胶水,加热粘合,对纸绢有本质伤害。
· 不易存放。怕阳光、高温、潮湿。
· 安全性差。装裱过程,一旦出现气泡、褶皱等,不可能重来,坏了就是废品。
说了这么多,传统手工装裱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的展示出了,其实在南京,宣和艺术品装裱基地的装裱师傅就是坚持在装裱中使用传统手制的浆糊开展工作,近日,小宣将前往宣和艺术品基地全程记录浆糊制作过程,为大家详解一碗浆糊背后的秘密,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