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修复 让文化瑰宝“活”起来播

2022-01-24 阅读()

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的书画精品更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神韵、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这些不可再生的书画又是十分珍贵且非常脆弱的文物,很容易受到虫蚀鼠咬、腐朽发霉、脆裂碳化等“病症”的侵蚀。正是得益于修复人员的高超技艺,伤痕累累的书画才得以延长寿命,重新焕发生机。

技艺 潜心坚守沉淀匠心

截至目前,安徽博物院的书画藏品达8000余幅,年代远达汉晋,近至现代,尤以明清两朝最为全面。在书画修复人员长年累月的精心呵护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书法作品才能健康展陈并与观众见面。

安徽博物馆文物科研技术保护中心位于安徽博物院老馆西侧一条幽静的小巷里,书画修复室更是位于保护中心一隅。传统书画修复一般分为“洗、揭、托、全、染”等步骤。“洗”即洗画心,清洗画心上的污垢;“揭”即揭命纸,将画心与背后的托纸分离;“托”即托画心,将处理好的画心重新托上命纸;“全”即全色,将画心破损处失去颜色的地方补好;“染”即染命纸,让补配的命纸与画心协调统一。

“刚开始学书画修复,最基础的工序往往是最难的,比如揭命纸、托画心,修复人员不仅要技艺娴熟,更要有足够的细致和耐心。”书画修复专家洪夫龙已届56岁,与书画修复和装裱打了半生交道,从“明四家”的传世书法到新安画派的精湛作品,他都曾经手修复。“赭石、藤黄、花青被认为是全色工序的‘三原色’。在全色过程中,植物原料往往越填越浅,矿物原料则是越填越深。我尝试用焦茶色为主,辅之以三原色,很好地解决了全色的颜色稳定问题。”

“根据书画破损程度的不同,修复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可能一两年。”书画修复师熊志杰是80后,从事书画修复工作至今恰好满10年,闲来时常挥毫临摹书画作品。“全色在书画修复与装裱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修复人员不仅需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

渊源 世代相传装裱工艺

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自古以来,书画艺术便与装裱技艺相得益彰,正是独特的装裱技艺让书画作品得以保存良好并流传千古,而书画修复技艺也与装裱技艺有着颇深的渊源。

洪夫龙祖籍江苏丹阳。江南水乡自古人文蔚盛,一方面聚集了不可胜计的书画名家,另一方面也诞生了大批技艺高超的装裱艺人。自洪夫龙的曾祖父起,洪家世代相传装裱工艺。上世纪50年代,安徽博物院肇建,尤其缺少文博人才。洪夫龙的祖父洪秋声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大上海赴内地安徽支援文博事业,从此便拉开了洪家三代人在安徽博物院传承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佳话,“洪氏装裱艺术”更于2007年列入合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源远流长,为适应不同地区的纸张材质、不同阶层的审美要求,明清时期分别以苏州、扬州、北京、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沿袭至今的“苏裱” “扬裱”“京裱”“沪裱”四大流派。“从历史上看,其他三大流派都受到了‘苏裱’的深刻影响,我家传承的装裱技艺也是典型的‘苏裱’。”洪夫龙介绍,所谓“苏裱”的特点是平、挺、柔、软,配色素净淡雅,古朴大方,有“吴装最善,他处不及”的美誉。

在我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师徒授受是一种延续薪火的独特模式。为了让洪氏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有序传承,2013年5月,安徽博物院举行了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拜师仪式,洪夫龙从熊志杰和王时运两位徒弟手中郑重接过拜师茶。洪夫龙说:“书画修复有着巨大的专业需求,但人才培养却远远跟不上。现在一些院校开设了书画修复专业,这有利于传统技艺的广泛推广,但学校培养重在基本功,更多的技能要在工作实践中积累提升。”

传承 科技助力传统创新

目前,安徽博物院是安徽省唯一具有书画修复能力的机构,并曾应浙江、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博物馆邀请,帮助其修复书画。近年来,安徽博物院分别在安庆博物馆、马鞍山博物馆和淮北博物馆设立了书画修复工作站,为各个工作站培养技术人员。

“学院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熊志杰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书画修复专业,他认为“师带徒”能够直接从师傅那里获得长期实践的宝贵经验。“每幅书画的修复经历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以前从未面对的难题。师傅教授我们动手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点滴细节,并指正我们不规范的方法,这些都是学院教育所缺少的。”

传统书画修复技艺凝聚着无数前辈智慧和实践的结晶,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批新成果不断涌现,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否与传统的书画修复技艺结合,从而更加有利于书画的传承保护?洪夫龙说:“事实上,一些现代工具已经更多地运用到书画修复技艺中。比如裁纸用的马蹄刀,磨刀本身既费工夫又需技巧,正在被轻便价廉的美工刀所取代。”

毕业于蚌埠学院设计专业的王时运也是一名80后,他以晚清画作《安和山水卷轴》的保护性修复为例介绍,采用酸度计、色差仪、超景深视屏显微镜、纤维分析仪等仪器,能够对文物的材质、微观形貌、损伤程度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通过科学仪器实验,可以获知纸张的纤维种类以及保存状况,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诊断信息和依据,这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技艺的有机结合。”王时运说。

来源:安徽日报

    徽宗画作

    瘦金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