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工艺—延伸书画作品生命的艺术

2022-02-09 阅读()

装裱工艺——延伸书画作品生命的艺术
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中国古代绘画最早大多使用帛和绢,后来则越来越多地使用宣纸。而宣纸和绢类质地薄软,容易破损或皱折不平,为了便于观赏和收藏,必须加厚加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潢志》,清代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既是一门技术,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装裱不仅能保护书画作品,而且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为了使裱件典雅美观,画心四周通常会镶上绫、绢等丝织品。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而名人真迹能流传百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能工巧匠的手艺。对于装裱高手来说,破残污损的古画哪怕是已经支离破碎,也能通过揭裱使之恢复原貌。

在古代,装裱技术多为父子相授,祖孙相传。外人欲从事这一职业,必须经过拜师,做几年学徒,方能出师。近几十年,随着装裱业的发展和各类媒体对装裱技术的宣传,这种“拜师学艺”的陈规被逐渐打破。人们可以通过在装裱专业单位就业,或参加装裱培训班等方式学习装裱技术。

    徽宗画作

    瘦金入门